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的初探
谢茜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走上三尺讲台的新老师,我的心中怀有太多对于自身政治课堂的美好憧憬。由于自己是在旧教材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下走进大学象牙塔的学生,对于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普遍采用的“抄条条框框,背条条框框”式的教学方法十分厌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课堂不是生动活泼有趣的,“累”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抱怨的高频词。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机械式课堂就像一部模式化的机器,只有预设,鲜有生成,久而久之,教师无心钻研教学,学生也无心思考学习所得,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严重受挫,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低效”的。所以当我踏上神圣的三尺讲台的这大半年,也一直在试着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对于新教材下的政治课堂的创设作出属于自己的尝试。经过大半年的教育实践,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探究式课堂,总结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探究性教学的一些初步探索和认识。
一、充分备课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我一直觉得好的课堂就像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而备课则正如电影的前期拍摄一样至关重要。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创设一个探究性课堂,教师在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三备”。
首先,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基础,所以研究教材通常是我备课的第一步。研究教材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认真钻研教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通常我会在教师用书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理清本课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结构,整合出本课的知识要点,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然后设计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开发”,整合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师主要应该做好这样几个点:
一是整合知识要点,给学生展现出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二是根据课本的探究活动设计思路,结合时政热点问题或者当地实际问题,设计出学生乐于探究的情境问题。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和设计,以实现化难为易,重点突破的目的。
再次,备学生。这是政治课有效备课的重要一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做到深入实际,了解学情,明确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困惑何在?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最后,备生活。由于政治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政治老师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新闻时政热点问题,同时在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中留心一些可以服务于教材原理的生动有趣的事例,用生活来丰富课堂。
二、探究性课堂是实现探究教学的关键
教师备课备得再好,也必须靠四十分钟的课堂展示出来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因此只有创设出探究性课堂才是探究教学实施的关键。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要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讲高一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先设计了一个情境“七嘴八舌话苹果”。首先用数据和图片展现了国人对于苹果手机的追捧。然后进行情境扮演活动。选择一位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扮演记者,其他同学为路人,采访中学生对于现在热销,被很多人亲睐的苹果手机的看法和认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生活到学科理论,彰显了科学性原则;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彰显了生活化原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彰显了主体性原则。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教师不能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还要做好补充说明、归纳总结知识点的工作。教师不应把教学的主导权全部交给学生,遇到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引导和归纳总结,这显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会使课堂秩序走向无序。比如说在讲《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背后的故事之世博会企业馆篇”。首先是一个学生“畅所欲言”的环节。问题设计是“谈谈你所知道的企业馆以及他们都是由什么企业投资建造的?”学生中游览过世博会或者关注过的人并不少,所以大家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大家对于世博会的兴奋点并不在企业馆上,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了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这时老师就要站出来给学生指路了。接着教师展示了世博企业馆的图片,让学生对情景进行再认。学生基本上都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回答出这些场馆的名称。下一个环节是根据预习所掌握的六种经济成分,试着回答投资这些企业馆的企业属于哪一种经济成分。学生能够判断大部分的企业,但是学生认识的误区在于认为国企就是国有经济,这是一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特别强调性提出,先引起学生重视,然后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小组合作探究。
可以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在讲授《财政及其作用》这一框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小新日记”及分组探究的方式来解读财政的三个作用。“小新”是武汉的一个普通初中生,我们通过小新的三篇日记展现小新身边能够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事例。每篇日记后面都设计了三个问题来深入解读财政的三个作用。每个小组都会通过抽签方式来承担对小新的某篇日记的分析。财政的作用分析完毕之后还有一个举例环节,每一组都会围绕该组所分析的财政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举例多多益善。而且为了鼓励组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对各组进行评分,回答一个问题奖励十分,说出一个贴切的例子奖励十分。通过这种方式,全班的热情高涨,对老师的讲解十分感兴趣,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也十分积极。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探究是开展探究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2、情景探究法。
可以通过创设和本课教学内容贴切的情景来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在讲授《劳动者与就业》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四种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面试环节。通过四个面试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对将来会应对的面试有一个感性体验,在组织面试答案的过程中理解四种常见的就业观。当然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还需要老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自主探究法。
教师也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比如在上单元小结复习课时,我通常会让学生先回顾本课内容,自己设计本课书的知识体系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逻辑,给学生展示出我所设计的知识体系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上的漏洞,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知识逻辑结构和整体脉络。
三、教学反思是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保障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教师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反思。探究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学?”“哪个过程的设计效果不佳,有待改进?”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相信只要我们政治老师有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那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创设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